返回首頁 返回本目錄

 

第四十五課 - 宗教的西門病毒

 

經文:路七:36 50

主旨:耶穌給了我們什麼特效藥來醫治宗教的「西門病毒」。

1。這段經文記載了一個有罪的女人得蒙耶穌赦罪之恩。這則故事只有路加記載,其它三本福音書都隻字不提,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這裡耶穌用的一個比喻是很特別的,我稱它為交互式(interactive)的比喻,因為在別的比喻,耶穌是自說自話,在這裡他是和聽者一問一答,引導聽者明白比喻的意義,非常生動有趣。

2。路七:36 「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席。」

法利賽人是自以為義、虔誠的猶太人。他們對耶穌有成見已是眾所皆知的事。這個法利賽人叫西門,從下文的記載可知,他邀請耶穌吃飯是沒有誠意的,因為他並沒有盡地主之誼,如給客人用水洗腳,跟客人親嘴,用橄欖油抹客人的頭等,這些都是當時招待客人的習俗。我們實在不知道他請耶穌吃飯的目的,是不是要找他的把柄。路加福音還記載另外兩次法利賽人請耶穌吃飯的事(路十一:37,十四:1),他們都不是心懷好意,可是耶穌從不婉言謝絕。

3,路七:37 38 「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濕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

跟虔誠的猶太教徒法利賽人相對的,是一個在城裡(大概是迦百農)被人冠上「罪人」之名的女人。這是按原文的關係代名詞hetis 的正確譯法。這就是為什麼在下文,西門認為耶穌應當知道她是個怎樣的女人。有的解經家認為這個女人就是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的抹大拉的馬利亞(路八:2)或是打破玉瓶把香膏抹在耶穌頭上的伯大尼的馬利亞(可十四:3),其實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妄猜。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女人的罪曾被耶穌赦免,現在他得知耶穌在西門的家作客,就不顧一切闖進來,要用香膏抹他的腳,以表感恩的心。但她一見耶穌,就心裡太過激動,以致淚流滿面,濕了耶穌的腳,只得披散頭髮來擦乾他的腳,又親他的腳。這個女人完全不理會旁人用什麼眼光來看她,在她的心裡只有耶穌一個人!

這是教導我們感恩的功課,我們對主耶穌可曾有這樣的感恩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路七:39 「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從文法分析句子「這人若是先知。。」,西門並不相信耶穌是先知。

5。路七:40 47 「。。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人哪一個更愛他呢?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

這就是我所說的交互式的比喻。耶穌和西門一問一答,把比喻的意思帶出來。西門是那個欠五兩銀子的,女人是那個欠五十兩銀子的,耶穌是那個開恩免了他們兩人的債的債主。哪一個更愛耶穌呢?自然是那個多得恩免的女人,連小孩子都會回答,西門當然也明白耶穌的意思。

這個比喻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是在第四十七節。當一個人清楚知道自己的罪孽深重,如今獲得赦免,他應當會感恩,深愛他的救贖主。反之,一個自以為義的人,或者一個不知救恩為何物的人,他當然不會感恩和響應救主的大愛。問題是:一個如此虔誠的法利賽人,怎麼會不懂得感恩,去愛他的 神呢?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比喻的現代意義是什麼?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有法利賽人西門的形象,我們定時到教堂禮拜、讀聖經、聽講道、傳福音、給奉獻、去禱告、做探訪,逐漸的我們披上一件宗教的外衣,完全不自覺自己罪人的身份,只因自己盡了一些宗教責任,就指指點點,瞧不起「非我族類」的人,把別人冠上不同的名號,如「罪人」、「八股」、「自由派」。。

要怎樣醫治這種宗教的「西門病毒」呢?耶穌給了我們特效藥,就是要紀念你的主在你身上所做的救贖工作,時常感恩,這是愛主的人應有的生活表現。我們是否要像這個女人那樣,落入罪惡的深淵,然後才能體會主耶穌的赦罪洪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路七:48 50 「。。你的罪赦免了。。這是什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

耶穌有赦罪的權柄,我們在路五:17 26,耶穌醫治癱瘓病人的時候已經讀過了。(第二十八課)

默想:

這種「西門病毒」非常猖獗。在福音書裡,中了這種病毒的有浪子的哥哥(路十五:11 32),在殿裡禱告的法利賽人(路十八:9 14),被治好大麻瘋病的九個人(路十七:11 19)等。我們要怎樣檢查才知道自己有沒有中了「西門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__

── P.C. Chong跟隨基督的腳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