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返回本目錄

 

第六十九課 - 門徒爭論誰為大

 

經文:太十八:1 5,可九:33 41,路九:46 50

主旨:耶穌是怎樣給領袖下定義?

1。今天發生在迦百農彼得家中的事,實在是一件令人至感悲哀的悲劇。正當耶穌定意要上耶路撒冷,面向十字架的時候,門徒心中究竟在想著什麼?

2。可九:33 34 「他們來到迦百農。耶穌在屋裡問門徒說:『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門徒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

你說驚奇不驚奇,門徒心中不是在玩味耶穌一而再預言自己要受難和復活的事,反而是爭論誰將在要來的彌賽亞政治國度裡為大!以後我們繼續跟隨基督的腳蹤行,將會發現門徒心中的確是被這件事充塞,甚至在耶穌復活之後,五旬節之前,他們仍然問耶穌:「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一:6)他們緊緊跟隨耶穌就是希望在國度裡謀得一官半職。你知道嗎?福音書裡竟然還記載了另外兩次他們爭論誰將為大的事(可十:33 45 / 太二十:20 28 和路二十二:24 27),最後一次還是在耶穌受難前一個星期呢!人心可以懵懂到如此地步,你說可怕不可怕?

舊有的觀念是如此根深蒂固,連復活的耶穌都不能改變它,要等到五旬節聖靈降在門徒的身上,他們才茅塞頓開。今天的信徒也是一樣,特別是那些在社會的大染缸浸染多年的,他們想靠自己從舊有的思想枷鎖中得到釋放,結果徒勞無功。我們不要因靈恩派對聖靈認識的偏差,就矯枉過正,把聖靈列為禁忌,避而不談。聖靈是 神,是真理的聖靈,我們必須隨從聖靈,體貼聖靈,讓他更新我們的心意,改變我們舊有的觀念,叫我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3。可九:35 「耶穌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說:『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

這是基督教對領袖所下的定義,跟世界對領袖的認識有天淵之別。耶穌自己就曾留下兩個榜樣給世人:一是為門徒洗腳
(約十三:12 17),一是他說的「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耶穌在門徒另外兩次的爭論中,也重複這個教導。為了要更好的讓門徒明白這個革新的觀念,他馬上拿起身邊的實物來講解,他真是第一流的老師。這是什麼實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九:36 37 「於是領過一個小孩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又抱起他來,對他們說:『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原來這件實物乃是一個小孩。耶穌非常愛小孩,他們是天真無邪,又是軟弱無助,耶穌在這裡教導門徒,作為領袖的不是頤指氣使下屬,或只會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乃是能謙卑到可以服事一個軟弱無助的小孩。耶穌把接待小孩等同於接待他,跟馬太二十五章31 46 節末日萬民受審判的時候,那些平日給需要的人吃的、喝的、穿的,就等同於做在耶穌身上的教導是完全一致的。

耶穌愛小孩還可以從他後來在可十:13 16 / 太十九:13 15 / 路十八:15 17 的教導看得出來。那裡,他為小孩祝福,說凡要承受 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這也是門徒一時無法明白的道理。

5。可九:38 41 「約翰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毀謗我。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凡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他不能不得賞賜。』」

乍看起來,這段經文似乎跟上文牛頭不對馬嘴,其實這是息息相關。每個門徒都一心想在國度裡坐第一把交椅,當耶穌告訴他們作領袖的要學會謙卑,服事接待一個小孩有如服事主耶穌的時候,約翰以為耶穌要他們忠心服事自己,所以他立刻插嘴,說他們怎樣禁止那個不屬於一夥的人奉耶穌的名趕鬼,以為這樣的熱心會贏得耶穌的讚賞。怎知他非但得不到耶穌的讚賞,反而招來一頓教訓。

「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有的人斷章取義,說耶穌教導我們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只要外教願與我們和平共存,我們是可以接納他們的教義,他走他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耶穌在太十二:30 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我們與鬼魔不可能在愛的基礎上,有交流、對話和共識!耶穌要教導我們的是,不要以為只有在自己的圈子裡事奉才是真的、正的、純的、完備的,別的圈子或宗派的事奉是假的、邪的、雜的、不完備的。不要在教會裡搞小圈子活動!我們是事奉 神,不是在教會鞏固自己的勢力,建立自己的大本營!

相反的,那些因我們是屬基督的,用愛心接待我們,就算只是一杯涼水,就如同接待基督,他們在末日審判的時候,必得到主耶穌的賞賜。

耶穌看著身邊的那個小孩,他還有很多話要告訴門徒。我們下一課再見。

默想:

「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身為教會領袖的一分子,你在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曾經做了一些什麼?_________

── P.C. Chong跟隨基督的腳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