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返回本目錄

 

第九十九課 - 浪子的比喻

 

經文:路十五:11 32

主旨:浪子回頭金不換,一個罪人的悔改,在天上也要歡喜快樂。

1。我在上一課已經說過,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的三個比喻都有著一樣的結構,也有著相同的用語:

結構是

牧場 ──- 牧羊人 ──- 失去的羊 (迷羊的比喻)

屋子 ──- 婦人 ──- 失落的一塊錢 (失錢的比喻)

家 ──- 慈父 ──- 浪子 (浪子的比喻)

相同的用語

歡喜快樂、一同歡喜、為他歡喜。。

每個比喻的中心思想都是一樣的:一個罪人悔改, 神是何等的歡喜快樂。這是針對法利賽人指責耶穌,說他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而說的。

今天,我們要查考的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浪子的比喻。

2。路十五:11 12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
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

根據律法,長子可得雙份的家產,小兒子可得一份,但那是在父親去世之後。(申二十一:17)小兒子的要求極不合理,他完全不懂得珍惜慈父的愛和家的溫馨。慈父的心是何等的受創傷。

3。路十五:13 16 「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
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

這是世人不認識天父,在罪中打滾,無日安寧的典型寫照。當人落到這種可怕的下場時,其實是「福氣」才真,因為這會促使他醒悟過來,想起過去溫馨的家。最可怕的是那些飛黃騰達,大富大貴的人,以為自己擁有一切,他們反而不會想起天家。

「豆莢」(pods)的原文是keration ,是角豆樹(carob) 的豆莢,甜甜
黏黏的,像施洗約翰在曠野吃的蝗蟲(locust)。這是當時豬只和窮苦人家的食物。

4。路十五:17 20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
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

浪子能夠醒悟,想通了才會說出這番話。按他的邏輯,他不配再稱為兒子,只能當家裡的一個雇工,但父親卻另有想法!

5。路十五:20 「。。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
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這句話要用文法分析,我們才會明白慈父是怎樣的愛他的孩子。
「相離還遠」是以獨立所有格(Genitive Absolute) 的形式來表達,
它所修飾的主要動詞是「看見」。這表示父親一直都在等待兒子的回來。見到兒子後,父親緊緊抱著他,連連與他親嘴,這種激情的愛,正是天父 神對我們罪人的愛。「 神愛世人,甚至。。。。」(約三:16)就是這個比喻裡慈父愛浪子的「愛」。

6。路十五:21 24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兒子好像把準備好的稿子念出來,但父親似乎截住他的話,吩咐僕人預備上好的東西慶祝他的回家。天父 神就是這樣的歡喜快樂,看到一個罪人悔改,歸向耶穌基督。對慈父來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兒子過去所做的,都被一筆勾銷。對天父 神來說,他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耶穌的身上,我們才有可能重新與他和好。

7。路十五:25 32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
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這裡的大兒子指的是猶太人,他們本是 神所揀選的子民,對救恩臨到外邦人是他們無法理解的。耶穌說的比喻,在這裡突然轉折,是令當時的聽眾意想不到的。對我們基督徒來說,不要以為自己現在已經脫離浪子一族,其實我們很多人正落入大兒子另類浪子一族中。怎麼說呢?_____________________(請看路十七:7 10

默想:

在慕迪(Mr Moody)的布道旅途上,有一位老人家總是請求慕迪讓
他可以在聚會中說一兩句話。每次他都在台上聲音顫動地說:
「我的孩子啊,你在這裡嗎?我的孩子George,你在嗎?如果你在,請你上來,不見到你,我死不瞑目。」一個晚上,有個年青人來到慕迪下榻的旅店找慕迪。他說自己就是George。當慕迪問他何以如此忽略了慈父的時候,他說:「不錯我是忘記了父親,但一直以來,我在各地都盡力地做善事。」這就是一個在遠方自以為義的浪子一族,他樂善好施,非常大方,但他在外頭的每一刻,都叫慈父的心傷透不絕。

「歸家,歸家,憂傷睏倦者歸家;

耶穌溫柔慈聲懇切在呼喚,

呼喚罪人快歸家。」

── Will L Thompson 1847 1909

── P.C. Chong跟隨基督的腳蹤行